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速遞

中國式現代化與社會學學科發展論壇在河海大學舉行

時間:2025-01-14作者:編輯:審核:閱讀:10

20241228日,河海大學社會學學科發展咨詢會“中國式現代化與社會學學科發展論壇”在我校江甯校區舉行。其中,28日上午舉行了社會學學科發展咨詢會,28日下午舉行了學術研讨會。

咨詢會第一階段由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副院長陳濤教授主持。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陸國賓緻歡迎詞,他介紹了河海大學的基本情況,回顧了我校社會學學科的發展曆史和辦學成就,并對與會大家莅臨河海大學指導社會學學科建設表示衷心感謝。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許益軍緻辭,他對我校社會學依托學校特色與社會之需,紮根中國實踐,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表示充分肯定,并對河海大學社會學學科發展提出了殷切期望。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院長朱新華介紹學院情況。

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陸國賓

 

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許益軍

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院長朱新華

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副院長陳濤

第二階段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社會政法學部主任,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培林研究員主持。社會學學科主任陳阿江教授彙報我校社會學學科發展曆程、建設成效與未來發展思路。中國社會學會原會長、江蘇省政府參事室原主任宋林飛教授,中國社會學會原會長、上海大學“偉長學者”特級崗教授李友梅教授,中國社會學會原副會長、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沈原教授,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春光研究員,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族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社會研究室主任張繼焦研究員,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周飛舟教授,全國社會工作碩士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劉能教授,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王天夫教授,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會長、浙江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毛丹教授,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江蘇省社會學會會長、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原院長成伯清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類專業教指委副秘書長黃家亮教授,就河海大學社會學學科發展提出了寶貴建議。

28日下午舉行了“中國式現代化與社會學學科發展論壇”。來自國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河海大學師生等100餘人參會。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創院院長、社會學學科榮譽主任施國慶教授擔任主旨報告主持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社會政法學部主任,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培林研究員就“比較視野下的農民工研究”這一主題作了主旨演講。他從轉型時期就業群體的比較、大變革時期的農民工和中産階級的比較、數字時代的“新工人”與農民工的比較等視野,對該群體展開了持續研究。他表示,中國的農民工始終保持着積極向上的心态和預期,并為中國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社會學界的相關研究也為此做出了貢獻,學者們為保障農民工權益發聲、推動相關社會政策日益完善,并塑造出誠實勞動、奮鬥苦幹的農民工形象。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社會政法學部主任、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培林

中國社會學會原會長、江蘇省政府參事室原主任、河海大學“河海學者”宋林飛教授從民族複興、和平發展、自立自強、共同富裕和智慧治理等角度,構建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框架,為正确理解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學理支持。他指出,民族複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動實踐,和平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方式,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競争策略,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智慧治理是中國式現代化的聯動效應。

中國社會學會原會長、江蘇省政府參事室原主任、河海大學“河海學者”宋林飛

主旨報告主持人,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創院院長、社會學學科榮譽主任施國慶

河海大學中國移民研究中心主任陳紹軍教授與社會學學科副主任王毅傑教授擔任主題報告主持人。

中國民族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社會研究室主任張繼焦綜合前人視角,對中國社會結構進行了“本體的二元分析”,提出了“傘式社會”和“蜂窩式社會”這一對二元概念,并基于此生動地闡釋了政府主導與民間自發兩支力量在資源配置、産業推動及社會組織中的互動機制,這為理解中國社會結構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新的視角。他進一步表示,以二元社會結構論作為分析工具,可以指導研究者系統地考察政府與民間力量在不同領域和階段中的具體作用。

中國民族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社會研究室主任張繼焦

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王天夫提出,應從人民的數字生活中構建社會學話語體系。在數字生産過程中,傳統科層式企業不再是最常見的組織形态,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扁平化平台經濟結構變得更為普遍。這使得傳統社會學理論的适用性發生了變化,大數據研究的發展也使得傳統的問卷法受到質疑。面對數字時代帶來的挑戰,社會學者當積極投入數字社會的經驗研究,創新研究思路、研究範式、研究方法與技術,提煉新概念、促生新思想、建構新理論,總結發展出關于數字社會研究的新知識。

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王天夫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劉能教授以當前盛行的青年搭子文化為切入點,探讨互聯網時代将形成怎樣的社會團結。搭子文化是當前中國都市青年人當中盛行的一種集消費、社交和人際關系拓展于一體的綜合性社會實踐活動。他認為,搭子文化的盛行可能意味着青年群體的社交觀與上一代出現差異,由特殊主義社交逐漸轉向普遍主義社交。因此,對青年搭子文化的考察,是學界和政界深入理解當代互聯網社會中“線上-線下聯結”的一個重要參考,也是對數字社會時代社會團結之微觀生産機制的一次抵近觀察。關注青年搭子文化,有助于理解當代青年的公共參與、意義尋求與效能感建設等方面。此外,他進一步表明,社會各界對青年亞文化實踐應抱以更為開放、包容的态度。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劉能

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浙江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毛丹教授以小農議價權的轉變為題展開講演。他表示,學界一般認為,小農在現代産業經濟中幾乎沒有議價權。議價權,即在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就商品或服務的價格進行協商和談判的權利。然而,毛丹教授通過田野調查發現,在部分後生産型鄉村“農、文、旅”融合的新經濟活動中,小農在交易過程具有一定的積極議價權,因此不應刻闆地看待小農的性質和能力。他認為,目前支持小農議價權上升的一些結構性條件已經出現,但尚不完全穩定,地方黨政、村集體、農戶,以及外來經營商應形成合力,共同改善小農積極議價權等條件。

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浙江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毛丹

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江蘇省社會學會會長、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原院長成伯清教授深入探讨了社會學視野中的隐喻,并從隐喻的層面反思我們的社會生活與日常表達。他指出,人們在表達和交流中,經常會通過隐喻——使用一些我們熟悉的意象與經驗,以幫助受衆理解一個陌生的或難以名狀的意象或态勢。他表示,從社會學角度看,隐喻既可能是一種修辭策略,也可作為一種方法,還能幫助我們進行意義創造。此外,隐喻其實給人們提供了一種認知框架。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會用“家庭”“江湖”“戰場”三個意象隐喻中國社會。這些意象與中國社會密不可分,也存在不可忽視的遮蔽點。

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江蘇省社會學會會長、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原院長成伯清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黃家亮教授就“基層治理創新的内卷化與去内卷化”一題展開報告。他以一個經驗問題引發思考:為何基層政府在不受激勵的情況下堅持推進創新,有時在明确的激勵機制下卻缺乏作為?進而,黃家亮教授提出了基層政府決策的雙重動力模型,即基層政府需要同時協調上級政府的組織激勵與地方社會的治理壓力。他表示,要破除對于技術治理追求的“迷思”,真正面對百姓的需求和實踐的症結,構建基層治理創新友好型制度體系,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通過“上下結合”的路徑,實現基層治理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黃家亮

        河海大學中國移民研究中心主任陳紹軍教授        河海大學社會學學科副主任王毅傑

主題報告主持人

論壇最後,在場師生就論壇中各專家的發言内容積極提問,專家們耐心回應并進行了詳細地解答。

發言環節主持人,河海大學社會學學科主任陳阿江

供稿人 | 吳楠、薛芳璿、修吉星

圖片 | 河海大學社會學系


Baidu
sogou